DB41∕T 2680.1-2024 气象灾害防御 第1部分: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河南省)
ID: |
A69B69A3729549F5A44C83017708471D |
文件大小(MB): |
0.46 |
页数: |
14 |
文件格式: |
|
日期: |
2024/9/3 |
购买: |
文本摘录(文本识别可能有误,但文件阅览显示及打印正常,pdf文件可进行文字搜索定位):
ICSICSICS,07.060 07.060,CCS CCS CCS,A 47 41,河南省地方标准,DB41/T 2680.1—2024,气象灾害防御 第1部分: 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2024 - 07 - 26发布,2024 - 10 - 25实施,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布,DB41/T 2680.1—2024,I,目 次,前言 ...II,1 范围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术语和定义 ..1,4 区划技术流程 区划技术流程 区划技术流程 ...2,5 区划方法 区划方法 .. 2,附录 A(资料性) (资料性) (资料性) 风险区划涉及方法 风险区划涉及方法 风险区划涉及方法 风险区划涉及方法 .4,附录 B(资料 (资料 性) 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计算方法 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计算方法 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计算方法 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计算方法 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计算方法 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计算方法 ..6,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0,DB41/T 2680.1—2024,II,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是DB41/T 2680《气象灾害防御》的第1部分。DB41/T 2680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第1部分: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第2部分:重点单位基本信息;,——第3部分:重点单位气象安全能力建设要求,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局提出,本文件由河南省气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HN/TC 7)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河南省气候中心(河南省气候变化监测评估中心)、河南省气象服务中心(河南省气象影视和宣传中心)、河南省气象灾害防御技术中心(河南省防雷中心)、河南省气象台(黄河流域气象中心、河南省环境气象预报预警中心)、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朱业玉、左璇、郭冰芳、冯杉、李鹏、王振亚、刘雅星、席世平、李凤秀、吴璐、匡晓燕、张艳红、史桂芬、孙梦仙,DB41/T 2680.1—2024,1,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灾害防御 气象灾害防御 第 1部分: 部分:,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 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 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 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 重点单位综合风险区划规范,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气象灾害的致灾因子选取及风险指数计算方法,本文件适用于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综合风险区划计算方法、等级确定及区域划分,可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的遴选、管理和评价等提供技术依据,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 单位,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社区、村镇等非自然人实体的统称,[来源:GB/T 36742—2018,3.1],3.2 气象灾害,由气象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给人类和社会经济造成损失的灾害现象,注:主要指暴雨、干旱、雷电、高温、大风、低温、雪灾和冰雹等所造成的灾害,[来源:GB/T 36742—2018,3.2,有修改],3.3 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由于所处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条件和单位的重要性及其工作特性,易遭受气象灾害的影响并可能造成较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或发生较严重安全事故的单位,[来源:GB/T 36742—2018,3.3,有修改],3.4 气象灾害风险,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以及社会和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可能性和量级,[来源:GB/T 36742—2018,3.4],3.5 致灾因子,导致灾害直接发生的异变因子。如暴雨致灾因子包含不同历时最大降水强度、累积降水量、持续时间等,[来源:QX/T 405—2017,3.2,有修改],3.6 致灾危险性,致灾因子的自然变异程度,主要是由致灾因子活动强度和活动频次(概率)决定的。一般致灾因子强度越大,频次越高,气象灾害风险也越大,气象灾害所造成的破坏和损失越严重,注: 本标准中气象灾害风险指致灾因子危险性,[来源:QX/T 527—2019,2.4,有修改],3.7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DB41/T 2680.1—2024,2,按照关注范围内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所涉及各种气象灾害影响,综合各气象灾害的权重系数,计算综合风险指数,并进行区域和风险等级划分,[来源:QX/T 527—2019,2.12,有修改],3.8 灾损贡献,不同灾害种类造成的损失在总灾害损失中的比例,是灾害损失的相对量评估指标,4 区划技术流程,区划技术构成 4.1,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技术由气象灾害风险源识别、气象灾害风险指数及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3部分组成,区划技术流程图 4.2,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技术流程见图1,图1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技术流程图,5 区划方法,气象灾害风险源识别 5.1,调查收集气象观测、灾害损失等多种资料,确定不同类型的气象灾害,评估和判断其对气象灾害重点防御单位的影响,识别潜在的气象灾害风险源,气象灾害风险指数计算 5.2,通过识别出的气象灾害风险源,根据气象资料和灾情资料遴选致灾因子,对致灾因子进行标准化处理(方法见附录A),计算气象灾害风险指数(方法见附录B),气象灾害综合风险区划 5.3,DB41/T 2680.1—2024,3,5.3.1 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指数,气象灾害综合风险指数由气象灾害风险指数和风险源的权重系数计算得到。通过灾情资料计算灾损贡献,结合专家打分法确……
……